明确了目标,秦国的历史就很好讲了,从宏观的角度讲历史的进程,从小的细节讲人生道理。
秦国就像所有的国家一样,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大起大落。
“夏桀残暴无度,伯益重孙,费昌,去夏归商,其后,嬴姓世代佐殷商,嬴姓多显,然至商末,未能去纣,嬴氏中衰,迁于西陲之地。至周孝王,造父侄孙牧马有功,赐其地,嬴氏得以续祭(注1)。”
总而言之,就是嬴氏在夏朝时站对了队,于是就大富大贵,周朝时站错了位置,结果就衰弱了。
“在此之后,嬴氏便出了一位明主。”
嬴政身子不由得往前倾:“是谁?”
墨斗一字一顿:“秦襄公。”
嬴政兴奋起来:“是他?!”
连身处赵国的嬴政都知道秦襄公的名号,可见秦穆公有多重要,在纷纷扰扰的战国时代也能有一席之坐。
墨斗点点头,抛砖引玉:“公子可听说过周幽王?”
嬴政犹豫了一下:“可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?”
提起这个墨斗不由得浮起一丝笑意,这个故事在幼儿园时期就被用于教导不能撒谎,在高中时期就被用在作文当素材,想想周幽王还真是惨。
嬴政不知道这件事有什么好笑的,但看到墨斗笑得那么开心,他不由自主地有点好奇。
“此事有何可笑?”
墨斗回过神,回归正经状态:“无事。”
嬴政眯起眼,这个墨斗真的太神秘了,不过无事,他有的是时间把这个墨斗给摸透。
墨斗完全不知道嬴政在想什么,继续开始。
“周幽王烽火戏诸侯,死于骊山,秦襄公率兵援周,立有大功。”
“当时,有两位储君,一为周平王,诸侯共立其为太子二为;周携王,自幽王死后,继承周幽王之势,妄成君。”
“周为避犬戎祸难,都城东迁于洛邑,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。周平王于是封秦襄公为诸侯,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,曰:’犬戎凶恶无道,掠岐、丰之地,秦国若能驱西戎,便可占其土’(注2)。”
“这,便是秦国的创始。”
嬴政长舒一口气:“竟如此坎坷。”
“不止秦国,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皆是如此,哪怕是周,亦是历经坎坷。”
“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?”嬴政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问题,“斗如此排序,可是有何用意?”
不小心把未来秦国灭国顺序说漏嘴的墨斗急忙否认:“没!”
嬴政反而更加怀疑了,暗暗把墨斗刚刚说的话记在心中。
墨斗赶紧转移话题:“秦襄公不愧为一时豪杰,但可惜天妒英才。”
“西陲之地虽名义上归属秦国,实则不然,戎、狄长存于此,秦穆公便需攻其夺地,然至死都未攻得其封地岐山。”
秦穆公是真的惨,周平王说得好听,一句话把岐山封给了秦穆公,但秦穆公还得辛辛苦苦去跟人抢地盘,结果到死都没到他的封地。
嬴政没有说话,墨斗试探地问:“公子可是认为此事对秦穆公不公?”
嬴政沉思片刻,缓缓摇头:“若无周平王之封,就无今日之秦。”
这便是分封制的利与弊。
墨斗微笑:“公子见识卓远,在下佩服。”
嬴政嗤笑一声:“斗说这话,可真是让政无地自容。”
这些秦史都是墨斗讲给他的,里面的门门道道墨斗肯定比嬴政要明白地多。
但墨斗是真的佩服嬴政。
不不不,你真的很厉害啊,我是占了后世两千年加上年龄的优势才看的清楚,但你就七岁,还一直长在赵国也没人教,却分析出分封制的利与弊,不愧是嬴政。
听着嬴政说自己今天收获很大,想要回去好好想想的话,墨斗都怀疑他是不是已经在想郡县制了。
墨斗耸耸肩,反正迟早要实行的,早想晚想都一样,然后赶紧将嬴政请出门外表示大爷您赶紧地回去好好想,最好每天都想一会儿。
“如此甚好,恰巧,在下平日也略有琐事,公子尽可随意。”
他也是有私生活的!他也是学生!他还要复习!他不是嬴政的全职家庭教师!
等嬴政回过神,才发现他已经站在了屋外,而罪魁祸首站在门边满脸笑容,嬴政略憋气,但只好妥协,他也不是不讲理的人。
“如此,以后政便来半日可好?”
墨斗赶紧应下:“甚好甚好。”
嬴政:“……”
面对主人的驱逐令,嬴政没辙,只能憋气地回家了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大概是因为限时,嬴政莫名变得斤斤计较起来,或者斤斤计较都已经不能用来形容嬴政的行为了。
“此刻仍是巳时!”
墨斗揉脑袋:“公子,午时都快过了。”
嬴政纹丝不动:“再等等可好?那爰田制又是何样?”
墨斗加快语速:“爰田制又作易田,便是轮耕,轮流耕作,三年一易,以防土地变瘠。”
“那为何此各国皆时不用此制?”
“因为铁,铁制农器便于耕作,故弃其制。公子,午时已过了!”
嬴政装傻:“啊?不是还是巳时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搜点中文网(m.sodzw.com)秦问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